“很多人關心,我們常說的免疫療法到底是什么?免疫療法,就是通過強化自身免疫系統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概念?!?/span>
01、免疫療法是什么
理解免疫療法,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免疫系統。
人體的免疫系統主要由免疫器官(骨髓、脾臟、淋巴結、扁桃體等)、免疫細胞(淋巴細胞、單核吞噬細胞、血小板等)以及免疫分子(補體、免疫球蛋白、干擾素、白細胞介素等)組成。免疫系統是人體重要的“保衛系統”,能夠識別和清除外來入侵的病原體、體內發生突變的腫瘤細胞、衰老細胞和死亡細胞,并保持自身的穩定。

免疫系統能夠抵御多種疾病,在面對腫瘤時卻往往顯得無能為力,這是為什么呢?
免疫系統為什么會對腫瘤細胞“網開一面”呢?這是因為腫瘤細胞也多來源于人體自身,免疫系統經常誤認為它們是“自己人”,而不會主動展開攻擊。此外,腫瘤細胞還會想方設法地逃避“監視”。比如,為防止“誤傷”體內的正常細胞,免疫系統自備了一套“剎車系統”,“狡猾”的腫瘤細胞就會悄悄地踩下這個“剎車”,麻痹免疫系統。

而免疫療法,就是通過多種手段,調節、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來治療疾病的一類方法,治療腫瘤是免疫療法主要的應用領域。
02、免疫療法如何工作
“狡猾”的腫瘤細胞靠“偽裝”自己和抑制免疫系統蒙混過關。與之相對應,免疫療法從這兩個方面入手來對付腫瘤。
目前癌癥免疫療法主要分為兩種:第一種是免疫細胞療法,抽取患者體內的免疫細胞,把腫瘤細胞的特征“告訴”免疫細胞,在體外培養、誘導出可能具有殺傷腫瘤能力的細胞,再輸回患者體內“戰斗”。第二種是免疫檢測點阻斷劑藥物,這些藥物能使腫瘤細胞周圍削弱免疫系統的信號失效,阻止腫瘤細胞給免疫系統“踩剎車”,讓它們繼續攻擊腫瘤。
前者的典型應用是CAR-T(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)、CAR-NK等療法,后者的代表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,如PD-1(程序性細胞死亡1)及CTLA-4抗體藥物。
在免疫系統中,T淋巴細胞是對抗腫瘤的“主力軍”。早期研究發現,免疫系統內的一種有效成分白細胞介素2能夠促進T細胞的生長,通過T細胞增殖來對抗腫瘤。后來,研究人員設想:為何不直接在體外培養免疫細胞,再將它們輸回到體內去消滅腫瘤細胞呢?于是免疫細胞過繼回輸技術應運而生。從LAK(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)療法、CIK(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)療法、過繼性T細胞療法到新的CAR-T細胞療法都屬于這一類技術。
但是,早期的LAK細胞療法和CIK細胞療法沒能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,如何讓這些“外援”免疫細胞識別出腫瘤細胞?CAR-T細胞療法針對這一問題,在免疫細胞體外培養的過程中,用基因改造的辦法,讓T細胞表達一些特異的腫瘤抗原受體,這就相當于把腫瘤的特征“告訴”了T細胞,給T細胞裝上了“導航儀”,幫助它們找到腫瘤細胞。
除了上文提到的LAK、CIK和CAR-T細胞,免疫細胞療法也包括DC,DC-CIK,TCR-T,NK,CAR-NK、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(TILs)等等。經過十數年的研究,也有一些方法被淘汰,CAR-T,TCR-T、NK是眼下比較出色的幾種方法。這幾種方法,都是通過改造人體的免疫細胞來殺傷腫瘤。其中CAR-T細胞療法目前全球已有7款產品獲批上市。
關注我們,下一節帶你了解更多免疫療法的介紹和應用前景。